文苑撷英

杨妙怡 散文——《新年在旧乡》

作者: 杨妙怡     时间: 2021-02-09     

新年在旧乡


“回长安,过新年”。记忆中每年岁末,爸爸都会弯下身子帮我系好新棉袄上的一粒粒纽扣,然后带我踏上回乡过年的路。

在陕西的乡村,腊月二十三即入年关,民风淳朴的乡民们称之为“过小年”,家家户户开始“祭灶”,以求来年温饱。过罢小年,人们便开始为春节做准备了,买菜买肉、蒸馍过油,足足备够过年所需的一切食物。大年前两天,“扫舍”开始了,房前屋后,里里外外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明亮的窗户上贴上鲜红的“福”字,年终于来临了。老街的街头上,一年未见的发小在此偶遇,他们紧紧握住对方的手,满心的激动都在拉不完的寒暄里。

长安历史悠远,这里的新年也颇具传统仪式感,要说其中特色,最有名的要数长安花馍。长安花馍起源于清末时期的鸣犊镇吊钟沟村,在少陵塬泉水的滋养下不断变换着丰富的色彩和造型,哺育着一代又一代酷爱面食的关中人,是长安春节不可余缺的食品。“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由于花馍制作工艺复杂,如今大都是集中制作后在老街上售卖,春节是一年之际的开始,故而春节花馍常被赋予着众多美好的寓意和祝福:高高耸起的大枣山花馍用来供奉灶君,以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塑成龙凤造型的花馍往往要做的成双成对,寓意龙凤呈祥、一派祥和;晚辈给长辈送花馍,祝愿福寿安康;长辈给晚辈送花馍,寄托美好期望……雪白的花馍上加上五颜六色的点缀,就像精致的工艺品一样,红鳞的金鱼甩着尾畅游,橙色的小鸟振翅欲飞,金黄的龙凤你呼我应,粉红的寿桃丰满可人,再加上各式盛放的花朵映衬,就连张牙舞爪的“五毒”也平添了几分可爱的模样。它们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既为喜庆的春节增添了绚丽的色彩,也丰盛了年夜饭的餐桌。

吃罢年夜饭,早就按捺不住心中焦急的小孩子们撂下碗筷便火急火燎的往家门外边冲,他们一边紧按被压岁钱装的满满当当的口袋,一边东奔西跑的唤上邻家玩伴,三五成群地去放新年炮仗,调皮的男孩子率先冲到空地上点燃一支“二踢脚”,胆小的女孩子们见状赶忙侧过身紧捂着耳朵,既惧怕又期待那即将到来的巨响。“嘣,嘣!”两声惊雷惹得四周家犬纷纷狂吠,伴着余音和孩童们的嬉笑吵闹,崭新的年气儿随着这震天的声响一股脑儿冲上高空,有的被兜进城墙上的大红灯笼里悠悠晃晃,有的被挂在树梢等着和早春一同绽放,更多的则是洋洋洒洒地从天而降,落入每家每户的院墙,为乡亲们带来喜庆和吉祥。

回乡过新年,新年在旧乡。如今又是临近年关,沉浸在记忆中思绪纷飞的我,仿佛已经嗅到了那人头攒动的长安老街上弥漫着的浓浓年味。

(运销集团   杨妙怡)

上一篇:郑红 散文——《记忆中的年味》 下一篇:于利华 诗歌——《年的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