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撷英
读周养俊先生长篇小说《大山深处的回响》的一点体会
我是喜欢吃“文化快餐”的人,所以对诗歌、散文关注得多,这两种文体更多的属于“短平快”的东西。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我是很少读的。但是读周养俊先生《大山深处的回响》这部小说是静心地读进去了,小说的情节和人物深深吸引和感动了我,读完心里涌上一阵酸楚,眼睛也涌出了泪。这可能和我长期在企业工作,耳闻目睹和亲身经历了国企改革中普通人的命运有关,书中所写主要人物的曲折经历打动了我。我为这部小说的成功叫好。下面我简要谈一下自己读后的几点感受。
一、关于主题
《大山深处的回响》以1998年到2020年为时间轴,以地处秦岭南麓大山深处的清河镇骆驼岭为生活场景,以主人公秦峰招聘当乡邮员所经历的人生变化展开故事情节,通过秦峰应聘乡邮员到被解聘、上访,以及被迫在西京城寻找工作,应聘秦岭速递公司,后来因人品好、能力强、工作出色被重用提职,最后因深爱家乡、顾及家庭从西京城秦岭速递公司主动辞职回乡,又被聘任担任邮*代办点承包人以及他创办“清河镇邮快合作社”的曲折经历,客观反映了邮*行业经历的一段难忘的阵痛,深刻揭示了在时代变化和社会转型时期秦峰等一批普通人的命运变化。作品成功塑造了秦峰这一主要人物“老实、本分、实诚、善良,有责任感,有事业,脾气性格也好,靠得住”的鲜明形象。同时也成功塑造了菊子、改花、秦峰父亲以及老魏、郑石头、司马萌等一批普通人的形象。作品对主人公秦峰倾注了深深的赞美之情,热情讴歌了秦峰与菊子的美好爱情,对与主流价值观相背离、特定时代产生的特定的人物骆卫中、苟世安给予了旗帜鲜明的鞭挞。
总体上来说,这是一部反映改革大背景下,时代变革、行业变化、社会变迁的宏大叙事作品。作品热情赞美了主人公秦峰朴素诚实、善良勤奋、宽厚包容、勇于进取、充满爱心、热爱生活、追求爱情的美好品格,讴歌了伟大的新时代和平凡奋斗的人民,给人以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人民性,具有较高的艺术性,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思想的生动实践。应该说,这是陕西反映国企改革题材的长篇小说的一个重要收获,是陕西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成果。
二、关于结构
这部小说共26章。前两章“招工”“出班”是故事情节的开端。第三章“遇险”到第十二章“松树坪”共十章是故事情节的发展。第十三章“结婚”到第二十一章“副主管”共九章是故事情节的高潮。第二十二章“回乡”到第二十六章“双赢”是结局。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从篇幅长短的设计安排到故事情节的内在逻辑衔接,应该说都是合情合理、水到渠成,顺乎故事情节发展和矛盾冲突演进规律的。没有阅读的唐突之处,没有断裂之感,脉络是很顺畅的。
这篇小说采用了一条主线加两条副线的三条线结构。
一条主线,可以说是事业线,就是秦峰的人生和事业发展变化这条线,以秦峰应聘做乡邮员展开故事情节,以他工作事业的曲折经历构成小说矛盾冲突的主线。
两条副线:可以说是感情线,就是围绕秦峰人生的曲折经历而发生的一正一负两条爱情线。一条是秦峰与菊子由爱而不能不敢,到最终相爱走到一起这条线,这是由爱而合的爱情正线。一条是秦峰与改花由爱而合,由合而离,这是又一条爱情线,是围绕秦峰而展开的爱情负线。
整个故事情节就是围绕这三条线来展开。
两条副线为情节的发展、高潮、结局始终发挥着丝丝相连相扣,推波助澜的作用。为主要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起着必不可少、理所当然的映衬、帮扶、展示和表现的作用。
三条线是互为存在,副线为主线起了重要的衬托、关照、顶托作用。主线又很好地为副线的展开起了重要的助推、体现、展演作用。
结尾的安排也是匠心独具,通过一悲一喜两个场面为小说的结局自然而然搭建了舞台。
一悲就是秦峰母亲的突然去世, 与情节相关的主要人物借此出场。情节和人物的结局由此顺乎自然、合情合理地进入收场。
一喜就是秦峰担任邮*代办点承包人,成立“清河镇邮快合作社”任总经理。主要人物在这里来了个大团圆、大亮相,也同样是理当如此、各有所归。
结尾的大团圆结局,对于主要人物秦峰来说,看似是一种命运的回归,回到了22年前最初的单位,其实是命运在轮回中更富有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体现和报答。特别是结尾秦峰骑摩托带着菊子登上凤凰山的最高点,这不就是象征着秦峰的人生登到了凤凰山的最高点了吗?面对崇山峻岭,秦峰和菊子放开喉咙喊道:“信来啦”这不就是他俩登高望远,对更加美好的未来发出的充满信心、充满深情的呼唤吗?全篇最后秦峰悄悄对菊子说“一会儿到了月亮河,我还背你……”这不就是秦峰站在新的起点,对美好爱情的回忆与新的畅想吗?至此,主人公秦峰的事业线与爱情线合二为一,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这让我想起了奥地利小说家茨威格说的一句话:“所有命运的馈赠,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所有人物的结局,就是命运的馈赠,暗中早已标好了价格,换句话说,人物的命运,自有命运的安排,其中注定包含着人物结局的必然性。
三、关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与否,是衡量一部小说是否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大山深处的回响》全书涉及的人物有一百个左右。作者着力塑造的人物也有二十多个。
总的说,作品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成功的。尤其是对主人公秦峰形象的塑造以及对菊子、改花、老魏、郑石头、司马萌、骆卫中、苟世安等形象的塑造是鲜活生动、十分丰满的。之所以说是成功的,是因为:
首先,作者把作品中的不同人物放在特定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下去塑造,使得人物成为时代和社会的个体,每一个人物都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打上了清河镇骆驼岭的烙印,打上了他们自觉与不自觉形成的自己所特有的价值观的烙印,这些烙印使得他们成为了特定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下的人物,成为了“那个时代”和“那个社会”特有的“那个人物”。
其次,作者是把每一个人物首先当做平平常常、平平凡凡的有血有肉、独具个性的生活在生活中的人来写的。写他们的感情爱情,写他们的喜怒哀乐,写他们的追求向往,写他们的个人心思,写他们的苦恼欢乐,写他们的家常为人等等。从人物语言表情到人物行为举止,都着力突出对人物个性特征的表现,使得每一个人物都成为了不同于另一人物的独特的“这一个”。作品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是很见功夫的,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中不同人物深刻的把握能力和老道娴熟的表现能力。
第三,作者十分注重从多场景多环境多事件多方面多角度多手法去塑造人物,使得人物个个都立得起,站得住。有在事件中对人物所作所为的自然展现,也有对人物直截了当的叙述描写;有对人物言行细节的精细刻画,也有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恰当描述。这样使得人物丰满立体,鲜活生动,如在眼前。
四、关于语言
《大山深处的回响》有着鲜明的语言特点。这个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地域化、生活化的语言运用。这和作者散文、诗歌的语言风格有着某种共同的特征,这就是平中不平、平中有味,平中有神、平中有彩。
其次,作者十分注重用民俗化的语言描写场景,表现人物。叙述和描写的院落布局、屋子摆设和饭菜花样都无不体现着秦岭人家的习惯与民风民俗,使得故事情节洋溢着秦岭山村特有的民俗之美,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再次,小说对民间谚语和具有生活哲理的习惯语的运用也是恰如其分,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总之,《大山深处的回响》是一部客观反映中国邮*行业二十多年发展历程的好小说,是一部客观反映当代中国社会历史巨变的好小说,是一部客观反映中国社会转型期普通人命运变化的好小说,是一部具有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现实主义的好作品。作品故事情节顺畅自然,矛盾冲突丝丝相扣,人物形象鲜明突出,主题向善向上向美,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值得一读。(作者 李永刚,中国冶金作协常务副*,陕西省职工作家协会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