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风采
工匠精神点亮创新发展之路——记重装集团白晓卫陕西省示范性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近日,陕西省总工会命名全省20家单位为陕西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重装集团西煤机公司白晓卫劳模创新工作室“占据一席”。
历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辛历程,走过豪情满怀、斗志昂扬的前进之路,工作室成员们用汗水和努力换来了优异成绩。取得这样高的荣誉其实并非偶然,一切的源头都要从劳模创新工作室这方“沃土”说起……
让人才在这里集聚
2014年,为形成创新雁阵托举人才聚集高地,在西煤机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以白晓卫命名的“白晓卫技能大师工作室”应运而生。“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白晓卫技能大师工作室严格划分了交流研讨区、操作展示区、办公区三个功能区域,配备有技术展示台、工作室展示栏和工作室技能人才宣传栏等,软硬件设施一应俱全。工作室团队也从最初几人,逐步汇集优秀技术技能和研发人员,成为包含3名高级工程师、2名工程师、3名高级技师及数名技师在内的技术创新传承强队,在全公司刮起了强劲的技术创新之风。
成立以来,工作室坚持立足生产一线,对标技术进步“智囊团”、创新成果“孵化器”和人才建设“方向标”的功能定位,先后组织职工参与解决生产中的瓶颈问题,点燃了持续推进西煤机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让创新在这里迸发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白晓卫劳模创新工作室聚焦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通过“科研人员+产业工人”的复合队伍建设,工作室领衔人以“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的“双师身份”带领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
在西煤机公司世界首台10米超大采高智能化采煤机摇臂轴承座加工中遇到加工装夹定位困难,白晓卫带领团队经过反复试验、摸索,提出了“反向车削法”,准确利用机床的反向旋转对零件进行精密加工,第一批次加工合格率就达100%,生产效率提高了2倍之多,这项加工方法目前已在行业推广。作为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不仅要“武艺高超”,还要“身怀绝技”。薄壁零件因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等要求精密加工难度较大,针对薄壁零件的加工难点,白晓卫带领团队设计了“三才盖碗”工艺品的加工思路,研究了原料有机玻璃复杂曲线和形状的加工工艺、技术要求,加工过程中保证了精确的切割、车削操作及抛光处理,达到高形位精度、高表面精度、精准的曲面度。截至目前,白晓卫劳模创新工作室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4项,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获得企业科技成果52项,获得省、市和行业科技成果8项,创出最佳操作方法3项。
让匠心在这里传承
匠心传承不止,重在薪火相传。一直以来,西煤机公司都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劳模创新工作室不仅是攻坚克难的“作战部”,更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练兵场”。
工作室坚持理论培训与现场实训互补,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技能实训、全员技能提升等活动开展技术传授、科技攻关、研发合作。在师傅的“传帮带”下,广大职工学有榜样、追有目标,让一人“能”变多人“行”,打造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完备了“中—青”人才梯队和“专家—骨干—学员”培养模式,在创新技术人才这条道路上走得愈发长远。截至目前,白晓卫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徒46人,培养出高级技师、技师40多人,其中1人获评西安市“五一劳动奖章”,5人获得市级荣誉。白晓卫本人获评2023年陕西省“带徒名师”。
一路走来,白晓卫劳模创新工作室从追求自我进步到带动发展再到示范引领,展现的是勇于突破的信念,突破的是技术革新的关键困难,革新的是代代相传的绝技绝艺。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工作室将不断成为广大职工成长成才的“大课堂”、技术创新的“孵化器”、成果转化的“中转站”,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华文娟)